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1612
前几天,网上有一张肯德基麦当劳共御外敌的图火了,而这个外敌就是达美乐。
其实原因就在于达美乐的营业模式上。
北上广这些超一线城市的朋友们对达美乐应该相当熟悉。达美乐门店在印象中都是小小一个店面摆着三两桌椅,有较少一部分人会堂食达美乐。
毕竟就算是国内,披萨也并非真的是打卤馕、盖浇饼。外卖才是披萨与生俱来的属性。
而达美乐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堂食达美乐的朋友只能蹭别家的咯。因此网友们戏称达美乐是快餐行业的杜鹃鸟,因为杜鹃从不搭窝,把蛋下别的鸟窝里。
网友甚至都觉得达美乐都是故意挨着肯德基、麦当劳甚至还有必胜客开店的……
其实按照K记和M记的性格脾气,只是个别人带达美乐入座也还好。那为什么突然之间将达美乐拒之门外了呢?
但是这一次,达美乐E过头了——爆单了。
01.
爆满的门店
超前的营销
为什么说达美乐E过头了呢?请见下图。
甚至达美乐骑到KFC头上去了(物理意义和实际意义上)。
达美乐一出征,周围快餐店座位寸草不生。
这是福州一家达美乐开业的场景:
长沙开业,首日营业单号直接排到1000+的场景:
这门厅若市的局面,任一个对达美乐感到熟悉的超一线城市的朋友来看都感到陌生。昔日在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平平无奇的小披萨店,摇身一变,俨然成了非超一线城市的网红餐厅。
从去年开始,达美乐就陆续在部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广开门店。并且据达美乐官方透露,去年在武汉、济南、成都、温州和青岛的新门店都打破了达美乐比萨全球前30天销售记录。
快餐店下沉去做非超一线城市的生意,可以有这么离谱?
达美乐起初不过是北京上海弄堂小巷里,平平无奇的披萨店而已。面向的受众也大多是都市青年,甚至被称为是“打工人快乐餐”。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部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本就是达美乐的潜在消费者。而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好处就在于此:突破地域限制,让品牌占据更多人心智,哪怕这些人并非是你起初的目标用户。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类品牌的营销效果从受众效果上来看,不知道能否称之为精准有效的,但从下沉市场的反馈来看,绝对是溢出的。
而在社交平台中KOL、KOC的加持下,圈层传播,效果更甚。
实际上在互联网营销的环境中,这些常年占据一线城市的品牌早已借机植入了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心智。然而从品牌市场策略的角度来看,门店优先入驻北上广永远是多数品牌的优选。
上海人对此已经本土化了的超一线品牌不以为意,殊不知回旋镖偶尔也会打在自己身上。
02.
“少年宫”类型品牌
下沉即祛魅
“小明步行到少年宫要走20分钟,我走到少年宫花了整整20年。”
因为经济差异,发达城市早已有了少年宫并且司空见惯。但对于小镇青年而言,“少年宫”只是流于书本上的符号和幻想。少年宫也因此成地域教育资源差异的表征,归根结底依旧是地域经济差异的反映。
谈经济差异,也不得不提品牌聚集。聚集效应降本增效的诱惑之下,多数品牌选择优先入驻北上广深超一线,等到在如此高度内卷的市场中发展出一定规模,才会向非超一线城市下沉。
对于非超一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北上广来的品牌”仿佛就是大城市小资生活的标志,其中蕴含了消费升级的需求。
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品牌定义为“少年宫”类型品牌,不仅有溢出的营销战略让品牌占据潜在用户的心智,品牌原本集中于超一线的门店布局战略就为品牌本身赋予了一层“高端”、“精致”的品牌印象,而这种品牌印象仅针对下沉市场。
爆单的“山姆代购”也由此而来。
其实,即使是北上广深被认为是“见过世面”的消费者,也会去排队从二三线城市升级上来的品牌门店。
Copyright © 2022 荆州市颖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85237号
0716-8468645
微信二维码